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華德福教育起源

  華德福教育起源於歐洲,經歷近百年於世界各地的實踐,發展出全人的華德福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以達成學生身心靈完全發展的理想。本校的華德福教育實驗計畫給予教師、學生、家長更多優質教育學習的選擇。教育為百年大計,隨著人類生活改變,教育更須與時俱進,教育部為符應台灣社會之時空背景變遷,落實教育基本法,鼓勵政府及民間辦理教育實驗之精神,鼓勵教育創新與實驗、實現教育理想、建構教育多元化之環境。本校以公辦公營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精神,作為發展史代納提出之人智學教育理念,整合性教育實驗的意義及價值,強調追求教育實驗與創新,促進教育多元發展,保障參加教育實驗學生之學習權益,實踐全人教育之理想。


  華德福教育於台灣發展至今,於宜蘭、桃園、台中等地皆有華德福教育中小學,本縣現有褒忠鄉潮厝華德福教育實驗小學和古坑鄉山峰華德福教育實驗小學,自2011 年起辦理華德福教育實驗計畫。2014 年更落實國高中層級的華德福實驗教育,將得以銜接國小教學理念。近年來各國為鼓勵教育的創新與實驗,台灣也不例外,實驗教育的執行方式有學校型態與非學校型態兩大類型,其中因為型態的差異相應其制度不同,產生了不同的生態文化,兩者也為教育帶來不同利益。雲林以農業首都治縣,境內幅員廣闊,隨產業發展的趨勢改變,國家之根本的農業在服務資訊業急速擴張成長及全球化的影響下呈現相對弱勢,也使得農業為主的地區資源狀況缺乏,人口流失商業活動萎縮,但糧食絕對是未來人類世界的強勢必需品,有感於此,為豐富本縣教育多元性、創造教育選擇權,雲林縣政府以利益地方照顧弱勢出發,設置公辦公營實驗教育,讓所有雲林的孩子都能在縣府資源照顧下選擇實驗教育,將十二年一貫的教育藍圖完整呈現。


 教育理念

  華德福教育理念的實踐,不僅仰賴本校認真熱忱的教育與行政團隊,也同時匯集雲林在地教育菁英的支持與投入,更吸引外地優秀教師與學生家庭移居雲林,為雲林在地發展帶入新血,匯集各地菁英人才。近年來各國為鼓勵教育的創新與實驗,台灣也不例外,隨著台灣社會的多元複雜,教育專業走向多元性的趨勢也愈漸顯朗,教育部於 2014年頒佈「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讓公立學校制度結構具有不易鬆動調整的特性,得以在本校綜融柔軟富彈性而改變,同時與專業研究的思維交織運行,讓公辦公營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彰顯其意義與價值。


  華德福教育依生命本質規劃課程,著重頭腦、心性與四肢均衡發展,讓學生內在動力得到滋養與萌發,得以健康快樂自發學習。在孩子充份了解發揮自己潛能後,以正向生命態度,進入世界,貢獻自己才能。華德福教育理念中心思想根植於史代納的人智學,人智學對人類生命本質有全面而整體瞭解,因此,華德福教育具備格外豐富特色和無限開展空間。它尊重每個人的完整與獨特性,它是人類本質中身體、知識、心理及精神性相互作用, 能讓孩子成長過程中,體會豐富而細緻的世界和無限開展可能。孩子好比一個種子,以開展“人的本質”為觀點的教育是泥土,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共同照護著孩子的成長,並在不同階段給予不同滋養,開創考試之外的創造力,重視全人的發展規劃課程,以期讓每位學生的身心靈都能健全發展,使得教育回歸本質,培養出完整人格。


 辦學目標

  人智學中「人」有身體、心魂、靈性三個面向,而「人的本質」是歸結於身體、心魂與靈性三種層次的結合,並從人的本質出發向其他人、社群、自然及宇宙連結,而對人的深刻了解便是建立於此連結之。本校以華德福教育致力於在成長階段和每個生命適切的時機,提供使學生朝向身心靈平衡發展的教育環境,在華德福教育的各個階段和課程中,使學生能依據不同發展階段的能力逐步朝向下列目標成長:  

       1、 以人智學發展十二年一貫課程進路完整的教育體系:

       自然科學泛指物質、物理層面,而人智學則透過探尋生命存在的起源及資源,從而解開人類生存及命運的奧秘。本校將華德福教育以實驗學校型態開展,承接前述辦學動機以實踐教育改革理念,符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理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優質銜接。課程設計依據學生發展階段及各殊性需求規劃,符合台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並涵蓋七大學習領域。

  2、 以藝術性課程融入環境並產生互動連結

  本校以人智學之完整課程設計為核心,以「教育的藝術」形塑課程與教學內涵,使學校及整體社群文化植根於雲林在地人文風情,將教育團隊及課程教育皆融合人文藝術性重視對社會情感的認同,學習道德和崇敬之心,以正確的價值觀看待生命平等,關懷尊重土地大自然,培養博愛互助的精神,朝向與自然和諧共存,邁向生命圓融與自由。

  3、 培養學生成為身心靈平衡發展的成熟個體

  本校以健康、平衡之藝術的教育方式,使學生朝向意志(身)、情感(心)及思考(靈)等三個層面的全方位成長,使其發展為具有清晰思考,靈敏感覺和堅強意志的人。

  4、 在學習各種知識的過程中,認識自己、同時探索世界

  本校教學從情感、理智、意志對應之平衡觀點中使學生持續成長,接納個別學習時程與方式,在善、美、真的階段性發展過程中,讓學生充份了解發揮自己的潛能,孕育自由的精神,並在將來以正向的生命態度,進入世界,貢獻自己的才能,開展未來的可能性。

  5、 成為獨立而自由的全人,完成自我實踐,未來能貢獻社會

  鼓勵學生喜愛學習,使其成為一個有道德意識、能實踐善,欣賞美、追求真理的人,教師成為學生仿效的典範,提供廣泛而必備的知識與技能,使其能尋找到人生的方向,具備價值判斷的能力,以在未來能貢獻社會。


 課程特色

  華德福教育重視能力的養成,包括自我的能力、社會的能力、生態的能力、行動的能力與藝術審美的能力。這五大能力轉化為課程與教學活動的內涵並成為華德福學校的特色。並力求在開放教育或自然教育與傳統倫理教育之間取得平衡。華德福學校的課程設計,是配合孩子各個發展階段的需要循序漸進,重視完整學習的節奏,並注重學生學習的興趣、理解的深入與學習完整,所以課程無明顯分科,而以較長的「主題課程」設計來取代。師生針對某些主題深入學習,並以獲得完整「圖像」及預定能力標準為目的,以華德福教育理念為實踐基礎,依課程目的進行適性課程,提供學生良好學習環境以及設計完善的課程:

  1、 自然、節慶與四學季制

  自然韻律的節奏就像呼吸,集中專注的課或活動是吸;發散活動的課或活動則是呼。師法自然,遵循宇宙天地運行法則,在自然的韻律節奏中成為和諧整體,這與人智學中的二種能量(Power of Antipathy and Power of Sympathy)有關,本校課程教學設計藉由晝夜、四季、波浪、呼吸,讓學生體會節奏的變化,為避免長時間只呼不吸或只吸不呼的節奏,適度調配上課天數為四學季。

  2、 依發展階段規畫課程

  華德福教學是藝術的發展和經驗處理的教育,教學內容不會單獨被作為一個學習材料,通常具跨領域性學習,且在每一個特定年齡階段給予學生適當的課程以協助其發展,人智學的七年發展論提供一套對於發展各階段的詮釋,並賦與各階段意義,本校課程規劃以平衡地培養身、心、靈本質能力為縱向、以人類意識演化為橫向,課程包含所有知識、實用技能、手工藝術等,以配合發展階段及任務的映照圖像,將以富啟發性、想像性及藝術性的方式教導,透過精神暖流能量培育全人本質,讓孩子將來自我完成及指導,並關懷大我。

  3、 週期性主題課程

  週期性主題課程時間中,使學生專注於某一主題的學習,讓學生所學的「知識」能真正變成自己的「能力」,經歷「重複」、「記憶」、「遺忘」與「甦醒」的內在學習歷程。主題課程的進行過程中,教師能專注地觀察單一主題的教學與學習的狀況,然後再進行另一個主題,直到學生對其主題內容達到某一標準與境界為止,提供學生一種滿足感,讓孩子覺得自己學會了甚麼,或是給予鼓勵,讓他們更主動練習所學過的事物,週期時期中貫注精神於主題工作,孩子的生命力將不斷增強。

  4、 藝術化課程

  華德福教育具安定、平衝其他各種情緒的藝術化課程,學生不僅能增進對聲音、肢體、色彩和各種媒材的掌握,同時,創造性練習可以強化孩子的意志力、內在的靈活性和健康的自信心,藝術化課程對建立自信、發展創造勇氣和陶冶性情很有幫助。

  5、 故事性的教學藝術

  華德福教師必須透徹準備其教學內容,並以生動活潑的口語敘述方式直接面對學生講課,不透過任何課本,教師和學生之間完全的遇見,演說的技巧,是華德福教師不可或缺的本領,教師的能量和生命力透過掌握故事的節奏和表達方式,讓班上不同氣質的學生都能進入其中,教師再將故事的主題重點繪製在黑板上,使黑板兩側成為不斷發展的插畫集,學生透過課程所學將內容繪製於工作本中。華德福的道德教育關鍵之一,便是故事和戲劇,透過此類故事性的教學藝術作為生命開展與自我實現的媒介,面對生命的真實性並與社群關聯交流、展示與回饋,從模仿、嘗試、創造、應用、回饋與傳遞的歷程中,漸漸積累屬於本土化的課程。

  6、 愛與自由及尊重

  華德福教師運用人智學中的二種能量(Power of Antipathy and Power of Sympathy)來體現每個教師對於學生「愛」與「自由」的界限:「愛」是教師運用Power of Sympathy 時,產生消溶自我的一體感,同理學生的感受,使學生被愛、被自己接納,愛讓教師像明鏡一般清晰、像冬陽一般溫暖,對教師的自覺與成長亦有所助益。「自由」是教師運用 Power of Antipathy 時,與學生保持適當的距離,能觀察學生細微的變化,也保有教師與學生之間各自的獨立性,而使學生發展自由、獨立。然而,學習「尊重」更是目前孩子需要學習的,大人透過溫柔而堅定的要求,讓孩子學習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環境、尊重這個世界。

  7、 學生評量

  本校不以任何鼓勵競爭比較的考試方式或量化為主要評量表述,教師採用個別評量紀錄方式,盡可能詳細描述學生上課表現及學習成果,其質化評量將由教師以書面報告及期末家長會談呈現,或舉行成果發表,內容包含進步幅度、過程、能力及努力程度、社交行為、身心特質及發展等,量化成績評量僅作為輔助性學習成就呈現。

  8、 學生研討

  人智學認為人的內在有「土」、「水」、「火」、「風」四種氣質,對應到不同的生命態度和外顯行為,人是如此不同,卻又部份相似,學生研討即是以哥德式觀察法為基礎,觀照與協助某一學生,參與者包含家長及全體教師,以不忽視孩子的真實樣貌並面對學生,藉由學生研討共同探討學校教學及家庭教育面對不同氣質的孩子,可採用不同的態度,此方式對教育及愛的高度精神展現,成為人智學教育者及家長提昇精神層次與教育實踐之過程中的高潮和核心。

  9、 校園與班級的環境

  華德福教育場域中,難免會有重複情境,如特定活動、特殊環境佈置、經過設計的特別儀式...等情境,經長期重複而成的節奏韻律和習慣,使環境與人際之間散發出無形的整體氣氛和力量,會深刻地影響著孩子內在的感官,也更有效的幫助孩子的學習,此類的情境佈置可以視需要讓學生轉換心情,成為專注、自在、和諧或其他狀態。華德福教師有意識的佈置班級教室及校園環境,營造讓所有的參與者努力以純淨的精神意識把和諧、溫暖和自由的生命力共同注入這所新校園,也讓整體社群感染來自靈性提升的層次和力量。

  10、持續學習的教育工作者

  華德福的教育工作是老師與學生同時成長的歷程,身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啟發學生對生命本質的體悟,在課程中以各種形式藝術教學中融入生命品格與教育的關聯及重要性,因此持續學習以提升自我是身為華德福教師必須具備的。

  11、 家長與學校的合作與成長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養應該相輔相成,為發展中的孩子維持最好的成長環境,家長們,必須成為孩子的典範,學習人智學理念並應用於生命之中,引領孩子成為身心靈完整本質,平衡理智、情感、意志的自我實現。


 教師任務

  所有教師除了對人智學教育的持續進修,更要致力於實現在現場生活之中,每一位老師都是教師團成員,應了解學校組織模式及運作,並一起投入完成教師團任務,在最主要的教學工作中,進行課程並維持與家長孩子的溝通互動,學期末時完成質性評量報告與家長會談。班級導師帶領同一個班級連續一到六年級(小學),中學階段七到十二年級也由固定一位的班級導師承諾持續帶領、陪伴ㄧ個班級學習,作為一個教育、指引與保護的身分,班級導師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因此班級導師能成為班級的每個學童,一個穩定而持續的領導,也成為一個學童能夠瞭解、信賴和尊敬喜愛的權威,對學童學業、社交和情緒上的需求,發展出深刻的理解,並與學童的家庭,建立堅定溫暖的連結。

  在小學階段是“感受”與“心靈”能力顯露時期,這期間學童將會面臨其成長的第一個關鍵期,儘可能讓老師有足夠的自由,來呈現創造性的教學。班級導師運用故事的媒介和口語的敘述,創造一個能夠獲取平衡的知識技術,以及能培養學童生命力、想像力,健康、活潑心智與情感的學習情境。班級導師必須在不違背指導方針的前提,及跟隨教學設計的原則下,讓學童生活在一個富有圖像想像的世界裡。

  中學階段持續小學高年級發展,並逐漸轉向思考能力的需求與鍛鍊,這期間學童將面臨其成長的第二個關鍵期。國中教師應特別具有令學童“值得學習”的人格權威,任務除了延續小學的重點外,需增加思辨的能力,在學童面前展現個人專業面向,以獲取學童的敬愛與信賴,使此階段教育目標的實踐成為可能。高中教師已沒有不容置疑的權威,雖然學生對老師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能力的尊重非常重要,老師也必須能對他所說的一切「證成」,也像班級學習的經理人,建構班級共同體。


 家校合作

  以多元文化教育的觀點而言,適性教育本身就是多元文化,而適性教育即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精神所在,家庭教育可說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學校秉持教育實驗的精神,期待家長與學校一同努力,牽起孩子的手共同合作,能幫助孩子找到其人生道路,並且協助、引領孩子學習,並與老師們一起攜手守護孩子的成長。使人智學之華德福教育的「三元社會」觀念,在文化的生活領域中享有精神的自由、在法律的生活領域中享有民主的平等、在經濟的生活領域中享有社會的互助,為使雲林華德福教育能廣納各階層子弟,幫助學生朝向多元化發展。家庭與學校及社群是穩固的關係,共同為發展中的孩子打造適宜的成長環境,家長是孩子的典範,學習人智學理念並應用於生命之中,引領孩子成為身心靈完整本質,平衡理智、情感、意志的自我實現,社群是家長的整合,為每一個家庭及學校教育,提供穩固的支撐。

  魯道夫史代納:「當每一個靈魂,映照出社群整體樣貌,而社群也活出每一個人的力量時,一個健康的社群便已形成。」相同教育理念的家長,彼此互助扶持,形成一個穩固的社群與家長團體,藉由讀書會、校園環境整理、志工小組、家長會、研習課程等方式,協助校務、分擔校園工作,與學校教育形成互動緊密而正向助益的良好關係,當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能關注彼此,一個健康而良善美好的教育社群便已形成。